李清照的《如梦令》,表达了怎样的情感?

摘 要

 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 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 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 起首两句,如何理解颇有争议。盖推以事理逻辑:既然是“浓睡不消残酒”,又何以

如梦令

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

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

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

起首两句,如何理解颇有争议。盖推以事理逻辑:既然是“浓睡不消残酒”,又何以知道“昨夜雨疏风骤”,这,岂不是自相矛盾?其实对这两句词,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,因为,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,而在通过这两句词,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。

接下去三、四两句所写,乃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。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,但清晓酒醒之后所关心的仍是园中海棠。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,窗外定是残红狼藉、落花满眼,却,又不忍亲见,于是,她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。“试问”的结果如何呢?“却道海棠依旧。”

“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”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,也是自言自语:这个粗心的丫头,你知道不知道,园中的海棠应是绿叶繁茂、红花稀少才是!

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称:“此语甚新。”《草堂诗余别录》评:“结句尤为委曲精工,含蓄无穷意焉。”看来皆非虚誉。

这首小词,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,却写得曲折委婉,极有层次。词人因惜花而痛饮,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“试问”,因不相信“卷帘人”的回答而再次反问,如此层层转折,步步深入,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。

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作家,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,但却“无一首不工”,“为词家一大宗矣”。这首《如梦令》,便是“天下称之”的不朽名篇。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,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,语言清新、词意隽永,令人玩味不已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